记新邵二中古籍守护神邬相如老师
新邵二中图书馆现保存有线装古籍 244种,计5142册,另有民国中华书局铅印本《四部丛刊》数百册。所藏古籍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包括抄稿本、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多种版本类型,含有官书局、书坊、私人等多方刻书机构,书品良好,殊为难得。馆藏体系独具特色,颇有亮点。在邵阳市范围内,新邵二中古籍藏量位居第四,仅次于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武冈市图书馆、邵东市图书馆。
↑图为邬相如(1914一1994)老师
据考证,新邵二中定于现校址以前,三异其址,先是小溪周祠,后是百宁唐祠,再是三溪文昌宫。1931年11月,大同图书馆落成,1932年2月10日,全体师生迁入新校舍。1934年5月,为大同图书馆发起一元购书募捐活动。因募捐得力,致大同图书馆成为邵阳地区有名的图书馆。搬到现址以后,因白蚁蛀蚀,古籍遭部分损坏,从原老办公楼边图书馆搬至老实验楼。2006年9月,新综合大楼建成后,又搬至新综合大楼五楼。多次搬迁过程中,有增加,也有散失,但总体保存完好。这其中凝聚了很多代图书管理员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守护。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邬相如老师不顾个人安危,舍身保护古籍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她是新邵二中古籍当之无愧的守护女神!
↑图为邬相如老师读书生活照
邬老师生于书香之家,其父邬干于是湖南省著名的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归国后创办湖南行素中学。邬老师从小耳濡目染,温婉贤淑,聪颖灵秀。1931年考入衡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师范科,1934年毕业后,先后在新化梅城、大城小学、同大高小、新化县女中、县中等多所学校任教。1951年调回同大中学任国文教员,直至1972年退休。邬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8个春秋,多次为行将失学的贫困学生担保或代交学费,深受学生爱戴,一生桃李满天下。
↑图为学校图书室古籍
1957年下学期,邬相如老师因咽喉上长结节,非常痛苦,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在湘雅多次手术后,发音有困难,不宜再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开始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她根据图书管理工作要求,把古籍和报纸分门别类存放好,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方便师生借阅。同时,在各班选出小图书管理助手,注重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对古籍的保护意识。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黄明开少将,在新邵二中初中部就读时,非常勤奋好学,对古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是班级的小图书管理助手,对邬老师的培养非常感恩,记忆犹新。
↑图为学校图书室古籍《船山遗书》
邬老师虽然自己管理图书馆,在借阅图书方面有很大便利。但她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私自带图书回家,也不准自己的子女从图书馆拿书回去,一切均按图书馆的借阅制度来执行,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好管家。1966年下学期,新邵二中某班几个红卫兵小将来邬老师当正老家抄家,翻箱倒柜,就是没有找到一本新邵二中图书馆的图书!足见邬相如老师的清正廉洁。他们一无所获,就抄走了刘荫仁老校长与有关中央领导人和徐平羽的通信手稿,连邬老师大女儿刘希宋在湖南省军区司令部荣立三等功的证书也抄走了。
文革中,邬老师因各种原因,本人遭受了打击和迫害,被造反派勒令劳动改造,在校打扫卫生,清理沟坑中的淤泥。据邬老师的一位同事讲,他曾亲眼目睹某造反派头子命令她跪在地上,不准用工具,而是用双手抠污泥,受尽了苦难和侮辱。但邬老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悲惨遭遇和人格侮辱,而是如何保护好图书馆中先辈们辛苦积累下来的古籍:她用毛笔在旧报纸上写上“大毒草”三个大字,覆盖在收藏古籍的柜子上。这样造反派们就不敢来翻抄焚毁了,巧妙地将这批珍贵的文化典籍保存下来了。
↑图为邬相如老师生活照
后来,形势越来越严峻,邬老师又被赶回当正村老家劳动改造了。一天,她偶然听说附近三溪村的部分村民想硬闯新邵二中图书馆,抢夺里面的古籍和报纸,用来做纸浆和糊墙。邬老师心急如焚,连夜从当正村摸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学校,勇敢地挡在图书馆大门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竭尽全力说服村民回家。因为邬老师为人正直、善良、谦和,乐于助人,深得学校周围群众的敬重,很多老百姓对文革中受迫害的邬老师很同情,对迫害她的人很反感,所以邬老师以一己之力和瘦弱之躯保护了古籍的安全!
纵观全省,比新邵二中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有,文革前,比新邵二中保存古籍还多的学校也应该有,为什么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新邵二中是唯一一所高级中等教育机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像邬相如老师一样的人的坚守,她是新邵二中古籍的守护神。
谨以此文向前辈致敬!
(刘胜利撰稿,何东平配图和编辑)
- 上一篇:新邵二中古籍飘香,百年大同名不虚传
- 下一篇:新邵二中石狮源考